時下全台最夯的旅遊景點
莫過於屏東山地門山川琉璃吊橋囉
要謝謝社友林溫淋的推薦
好奇心驅使下
2015.11.29
攝影師第一次來探路
就被這一群跳水
耍帥的學生給吸引住
這畫面真是美
有沒有一種
年輕 真好的感覺呢
仔細看舊橋上還掛著網架
新橋中間則是樓空的
但不是我們想的透明玻璃ㄡ
而琉璃指的是琉璃珠意象裝置設計啦
不是很敢確定
12月中旬真能如期完工嗎
還有
安全堪慮否
果然
幾經波折
最後敲定的開放時間是12月26日
只好在山地門橋下隨意走走
拍拍倒影
自得其樂一番
有水ㄡ
2015.12.08
換芝騫也來碰碰運氣
眼前的瀑布
可能是隘寮圳綠化工程的出水口
連結三地門鄉與瑪家鄉的山川琉璃吊橋
2014年8月動工至今
距離河床平均高度45公尺(約15層樓高)
全長262公尺
是目前台灣最長的吊床式吊橋
橫越隘寮溪
舊橋是在八八風災中摧毀
新舊之間
騎士比了個讚
遠遠的還有個x碑
很詭異
惡人沒膽不敢多拍
整個隘寮溪河床
超寬廣的
可以拍汽車廣告的FU
有人堆了石梯
我們則是意外發現了一對翠鳥
真是太幸運了
開心的要來去園區走走囉
途中經過的碰坑園
水利休憩公園
這是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的收費停車場
右邊是整片的藝術石壁
紋面人像
探頭往裡看
可惜沒那麼多時間
下次有機會再來玩囉
配合山川琉璃吊橋開通
憑山橋號碼牌
指定時間內有優惠可以參觀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ㄡ
一度想來就近入住的琉璃珠風情旅店
後來發現並沒有什麼特權
即使開放後
安全考量
晚上都安排有保全人員巡邏ㄡ
只能欣賞這一片綠地
看人野餐
倒也蠻悠閒愜意的
第二停車場的樹木
紅綠相間
也超美的
這是唯一能眺望山川琉璃吊橋的缺口
就在停車場入口前不遠處
還不小心拍到蝴蝶
再在山地門街上吃個鍋燒雞絲麵
(芒果青也正丟時)
就留點小遺憾的打道回府囉
2015.12.30第三次來
看到的菜色
一桌才2000元
感覺可以揪團了耶
呵呵
原本沒有想到要再來湊熱鬧的我們
每天看新聞報導
臨時決定來看看究竟是怎麼個脫序演出法
果然
才3點就舉起了告示牌
接著就是一陣檢討/吵鬧聲
芝騫的耳朵都快爆了
機靈的攝影師
早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原來是在捕捉最佳畫面啦
心裡想的應該是
即使不能親自走一遭
拍拍照
到此一遊也好吧
呵呵
最後是工作人員
妥協的放了行
因為接駁車就還在接人上來ㄚ
芝騫是乖乖被擋在告示牌後的第一人
跟著約有100人受惠
這些安全名單
原本預計要一個小時才消化的了
結果只排了半個小時
(這樹也太有型了)
感覺有刻意放快速度
(趕下班+天黑後安全考量)
就順利拿到傳說中的山橋號碼牌囉
接著就迫不及待的要來體驗一下
山川琉璃吊橋的魅力了
這姿勢
絕對不是軟腳
只是有點小晃沒站穩啦
哈哈
琉璃
指的是原住民圖騰
傳說
中間的圓球會吸收太陽能光ㄡ
橋上另有安排趕人部隊
是不是很美呢
風景
看了就走
不要逗留太久ㄡ
別緊張
拍照的時間還是有的
仔細看
琉璃珠的意象裝置設計
是由在地藝術大師撒古流.巴瓦瓦隆扛下重責
重新賦予更深層且細膩的文化詮釋
鑲嵌於橋的兩側
共有24面故事牌
述說著部落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人數則是控制在約100人左右
還有地錨監測系統
奈何橋的謠言
很快應該就會不攻自破了
換個角度拍
印象中有規定
寵物和娃娃車是禁止進入的ㄡ
左右兩邊各有觀景台設計
雙月
就是我們走的方向
瑪家鄉進~三地門鄉出
一月
原訂的參觀動線是由三地門鄉進~瑪家鄉出
各方考量
又維持現在的進出動線中
假日則是只能坐接駁車上山
相關規定請進屏東縣政府網站查閱
詢問窗口:觀光課尤技士
電話08-7991104轉702
小爬一段階梯後
再回首挑望一下山川琉璃吊橋
琉璃吊橋兩端有不同的入口意象
這個應該是「番薯」
另一個象徵族群融合的「芋頭」就沒拍到了
從關注到三次造訪
竟有了些許特殊的感情
也對琉璃珠有更多的認識
才決定寫這篇報導的啦
最後
也別忘了促進經濟一下
用實際的行動
愛台灣愛屏東啦
除了飲料
還買了右上的賴記花生糖
超好吃的
剛好排隊等接駁車的時候
拿出來嗑
一點都不無聊
哈哈
主要是中間遇到學生下課
一車多用途
所以等了約一個小時
記得上下車要準備10塊錢的零錢自己投幣ㄡ
整個下山的路約20分鐘
還有大客運倒車秀
著實感受到山上的進步
還有很大一段路呢
既然聽說山川琉璃吊橋會發光
索性就再來山地門橋下拍個夜景囉
等著等著
地標出現了
攤販收攤了
連老鷹也出來覓食了
才證實
山川琉璃吊橋
本身是沒有燈光設備的
只能靠橋上圓球吸收的太陽能
琉璃反射的微弱光
撐場
偏偏保全大哥很盡職
不給拍
只能在缺口處遠拍囉
還好有社友江運燊大哥的同學
從傍晚等到夜晚
才有了這張最滿意的照片
芝騫借來分享
做個漂亮ending囉
如果有喜歡我們的分享

自行開車
1.中山高→高雄市九如二路交流道→屏東市→24號省道→水門→北葉→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2.南二高→長治交流道→24號省道→187縣道→ 水門→北葉→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3.南二高→九如交流道→3號省道→里港→22號省道→高樹大橋→右側沿堤道路→水門→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經賽嘉)